春節假期8天,全國國內出游5.01億人次,國內出游總花費6770.02億元,兩項數據再創新高;全國消費相關行業日均銷售收入與去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10.8%,其中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同比分別增長9.9%和12.3%;電影春節檔總票房突破100億,刷新歷史紀錄……據近日央視網等媒體報道,今年春節假期,電影、演出、旅游、餐飲、家電等消費市場活力四射、供需兩旺,展現了一個紅紅火火的開年新局。
人潮涌動的古城景區、生意火爆的年夜飯餐廳、“一座難求”的電影院、排起長隊的家電門店……從熱門商圈到街頭巷尾,這個春節假期,我國消費市場不僅年味十足,還呈現出濃濃暖意和諸多新意。假日消費是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重要窗口,春節消費市場亮點紛呈,顯示出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與活力。
文旅一直是春節經濟的傳統消費熱點之一。作為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,“非遺”成為了文旅市場的新關鍵詞。有關出行平臺的數據顯示,春節假期,“非遺”搜索量同比上漲212%,“非遺體驗”搜索量上漲387%。北京廟會、潮汕英歌舞、閩南游神、西北社火……非遺民俗文化活動不僅成為了出行熱門選項,相關非遺文創產品和體驗活動也成了消費新熱點。涌動的“非遺”熱潮,讓城市更具煙火氣,豐富了人們的文旅體驗,也讓今年的春節消費市場煥發出新活力。
近年來,看電影逐漸成為很多家庭的“新年俗”之一。截至2月5日(大年初八)13時29分,2025年春節檔電影總票房(含點映及預售)已突破100億元,再創新高。電影市場不僅自身火熱,還帶動了電影院周邊餐飲、購物、娛樂等多元消費的增長。一張小小的電影票,蘊藏著人們逐漸增強的文化自信,也為“熱辣滾燙”的春節經濟再添“一把火”。
當傳統消費旺季遇到“兩新”政策加力擴圍,家電數碼產品成為今年春節人們購物車里的“新年貨”。春節期間,大屏電視、智能清潔家電等“年貨家電”銷量攀升;“國補”新政的實施,進一步激發了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購置數碼產品的熱情。各地家電數碼產品門店紛紛通過延長營業時間、提前備貨、疊加新春禮盒等舉措,滿足消費者高漲的換新需求。不難看出,“真金白銀”的補貼,讓消費者的購買力得到了更充分的釋放,進一步激發了春節消費潛力。
透過這些不難看出,走親訪友不再是春節的唯一選擇,人們開始尋求、享受更豐富、更多彩的節日體驗。兼顧回家和旅行的“分段式過年”、老人來到子女工作生活的城市“反向團圓”、年夜飯餐桌上“即買即送”的半成品“硬菜”……這些過年新趨勢、新熱點的出現,既是因為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,愿意為情緒和體驗買單,也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和公共服務的提升。更優質的產品、更完善的服務、更良好的消費環境,讓人們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得到了更好滿足。
春節經濟“熱氣騰騰”,助力全年經濟發展“蒸蒸日上”。春節經濟贏得的“開門紅”,不僅彰顯了我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,也鼓舞了人心、提振了信心。期待新的一年里,政策給力、市場發力,各方齊心協力,共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活力更強勁釋放。